九尾雞:湯頭奧秘揭密與家常食譜完整攻略

九尾雞

身為一個在廚房與餐桌間打滾超過二十年的老饕,我始終認為,真正的美味往往藏在巷弄間的灶腳香氣中。九尾雞,這道名字聽起來充滿神秘色彩的湯品,第一次讓我驚豔,不是在什麼星級餐廳,而是在臺南老家鄰居王婆婆那飄著淡淡中藥香的廚房裡。還記得那天下著微雨,她端出一碗色澤溫潤、香氣撲鼻的湯,笑著說:「阿妹仔,來試試這『顧筋骨』的好東西,我們家傳了三代的九尾雞。」那滋味,溫潤中帶著草本的甘醇,雞肉軟嫩不柴,湯頭清澈卻韻味深長,瞬間就收服了我的胃,也讓我踏上了尋找這碗湯完美秘方的旅程。

九尾雞,可不是什麼神奇生物,而是使用了九種不同草本根莖(即所謂的「九尾」)熬煮而成的滋補雞湯。這些根莖通常包括常見的牛大力、千斤拔、崗梅根、紅藥頭、白馬屎、山葡萄、萬點金、大丁癀、小本牛奶埔等等(實際組合可能因家庭或地區而略有差異)。它的精髓,就在於將這些帶有獨特香氣和藥性的根莖,與臺灣在地放養的優質土雞(像我個人偏好彰化或花蓮的放山古早雞)完美結合,經過長時間的細火慢燉,將精華盡數釋放於湯中。



尋覓「九尾」:揭開湯頭奧秘的食材探險

煮一鍋正港的九尾雞,第一步絕對是「找對藥材」。坦白說,這過程真有點像探險!早期跟著王婆婆去傳統青草街採買,那撲鼻而來的濃鬱草藥氣息,混合著泥土的芬芳,至今難忘。攤位上各種乾燥的根莖錯落陳列,每種都有其獨特的模樣與氣味。

核心九尾藥材(常見組合舉例)

牛大力 粗壯的根莖,切面米白帶點黃,聞起來有股類似花生的淡淡香氣。王婆婆說這能補氣。

千斤拔(又稱套藥藤) 細長彎曲,色深棕,味道微苦回甘。婆婆總強調它能「顧筋骨」。

崗梅根(點稱星) 小圓塊狀,表面有星星點點,味道微甘。煮湯時香氣特殊。

紅藥頭(臺灣何首烏) 切面呈現美麗的紫紅色,是我的最愛之一,視覺效果加分,據說能養血。

白馬屎(白馬骨) 名字很逗趣,外觀灰白,味道清淡平和。

山葡萄 藤莖切片,帶點酸甜氣息,能平衡湯頭。

萬點金 細小根莖帶金黃色點點,香氣濃鬱。

大丁癀(黃花蜜菜) 切塊較大,味道微苦但後韻佳。

小本牛奶埔(羊奶頭) 常有乳白色汁液,被認為能滋補。

藥材名稱 外觀特徵 主要香氣/味道特點 傳統功效認知 (參考用) 採購難易度
牛大力 粗壯根莖,切面米黃 淡淡花生香 補氣 ★★☆☆☆
千斤拔 細長彎曲,深棕色 微苦,明顯回甘 顧筋骨 ★★★☆☆
崗梅根 小圓塊,表面有星點 特殊清香 潤喉 ★★★★☆
紅藥頭 切面紫紅色,視覺效果顯著 味道溫和,微甜 養血 ★★★☆☆
白馬屎 灰白色塊狀 清淡平和 清熱 ★★★★☆
山葡萄 藤莖切片 微酸香氣 助消化 ★★★☆☆
萬點金 細根帶金黃色點點 香氣濃鬱獨特 祛風濕 ★★☆☆☆
大丁癀 切塊較大 入口微苦,後轉甘 清肝火 ★★★☆☆
小本牛奶埔 常有乳白汁液(乾燥後不明顯) 味道溫潤,略帶奶香錯覺 滋補 ★★★★☆

採購經驗談: 新手直接買配好的九尾包最省事!像臺北萬華的青草巷、臺中第二市場周邊、臺南保安宮附近幾家老店,或是迪化街信譽好的南北貨行,都有品質穩定的組合包。我習慣仔細聞一下,好的藥材包聞起來是舒服的草本清香,絕對不能有黴味或過於刺鼻的怪味。買回家找個陰涼乾燥的地方存放很重要,潮濕會讓珍貴藥材走味甚至發黴,那就太可惜了。

靈魂伴侶:選對那隻雞

藥材是骨架,那隻雞就是湯的靈魂!我試過各種雞,真心話是:仿土雞或放養的古早雞最搭!菜市場現宰的溫體雞當然是首選,肉質緊實有彈性,耐得住長時間燉煮。超市的冷凍肉雞?嗯... 不是不行,但煮出來湯頭會比較單薄,雞肉也容易軟爛散開,少了點口感。記得第一次自己煮,貪方便用了超市雞,結果湯色不夠金黃,味道也淡了許多,被婆婆笑說「浪費好藥材」。

雞種比較實錄:

  • 仿土雞/放山古早雞: 首選!皮下脂肪適中,肉質結實有咬勁,久煮不爛,湯頭濃鬱鮮甜帶膠質。價格稍高但值得。產地如花蓮、彰化、雲林都不錯。
  • 烏骨雞: 湯色會偏深(近乎黑色),風味更厚重濃鬱,帶特殊香氣。喜歡濃鬱藥膳感的人會愛。價格通常最高。
  • 肉雞: 肉質最軟嫩也最容易煮爛,適合喜歡吃軟爛雞肉者。但湯頭較為清淡,層次感較薄,藥材香氣較難凸顯。勝在價格親民。

不可忽略的配角

  • 老薑: 絕對不能少!一大塊拍扁或切片,去腥增香又暖胃。敢吃薑辣的可以多放點。
  • 米酒: 純釀米酒是關鍵。起鍋前嗆入,那瞬間爆發的香氣,嘖嘖,整鍋湯的精氣神都提上來了!我偏好公賣局的紅標米酒頭或料理米酒。
  • 鹽: 最後調味! 太早放鹽會讓肉質變柴(慘痛教訓一:曾經手賤早放鹽,結果雞肉像木屑)。
  • 水: 好湯用好水。過濾水或山泉水煮出來真的有差,更甘甜。

時間淬鍊的溫度:我的九尾雞實戰筆記

熬好一鍋九尾雞,說穿了就是「耐心」兩個字。別想速成,高壓鍋雖然快,但少了那份時間沉澱的風味,就是不對勁。分享一下我磨合多次後的心得流程:

前置作業:洗淨與汆燙,去蕪存菁

  1. 藥材沖洗: 把九尾藥材包開啟,用冷水快速沖洗一遍,主要是沖掉可能的塵土或細沙。千萬不要浸泡太久!藥材的精華物質是水溶性的,泡太久香氣和有效成分都流失了(婆婆耳提面命的重點)。沖好稍微瀝乾。我會把比較粗壯的藥材(像牛大力、大丁癀)稍微拍裂,讓精華更容易煮出來。
  2. 雞肉處理: 整隻雞或切大塊都行(我喜歡半隻或一隻,切大塊啃起來爽)。重點來了:汆燙去腥! 冷水和雞肉一起下鍋,加入幾片薑和一點點米酒。大火煮滾,看到浮沫(就是那些血水和雜質)大量冒出時就用湯勺仔細撈乾淨。繼續滾個3-5分鐘,確保雜質都釋出了。然後把雞肉撈出,用溫水沖洗乾淨表面附著的浮沫(切記用溫水,冷水會讓肉質收縮變柴)。這個步驟不能偷懶,沒做好湯頭容易有腥味且混濁。

正式開燉:水火交融的藝術

  1. 入鍋: 找個容量足夠的厚實湯鍋(砂鍋、鑄鐵鍋、不鏽鋼厚底鍋都好)。把洗淨的雞塊、處理好的九尾藥材、拍扁的老薑(大塊,約半個拳頭大)一起放進鍋裡。
  2. 加水: 倒入足量的過濾冷水。水量要一次加足!因為後續絕對不能中途加水,尤其是冷水,會破壞湯的溫度平衡,影響味道融合。水量要完全淹沒所有食材還有約 5公分 的高度(給水蒸發留空間)。寧可多點,煮濃了還能調整。
  3. 大火煮滾: 蓋上鍋蓋(留一小縫),用大火將湯煮至沸騰。這時可能還會有一點點浮沫,再仔細撈乾淨。
  4. 轉小火慢燉: 關鍵步驟!撈淨浮沫後,蓋上鍋蓋(可以蓋緊了),立刻轉成最小的火(爐心火那種程度),讓湯保持「微微滾動」的狀態,就是看到湯面只有小泡泡間歇冒出的程度(俗稱「蝦眼水」)。這個微滾狀態是燉出清澈湯頭的秘訣! 大火滾煮湯會變濁。
  5. 漫長等待: 接下來就是考驗耐心的時候了。讓它靜靜地燉煮至少 2 個小時。時間越長,藥材的精華釋放越充分,湯頭融合度越好(我最長燉過3.5小時,那個香氣真的會讓人流淚)。中間盡量不要開蓋! 開蓋會讓香氣和溫度散失。相信我,那個香味會讓你坐立難安,但忍住!相信我,那個香味會讓你坐立難安,但忍住!

畫龍點睛:收尾與調味

  1. 嗆米酒: 燉煮時間快到前(最後10分鐘左右),開啟鍋蓋,這時香氣會轟的一下衝出來,超滿足!準備好約50-100cc的純釀米酒(視湯量和個人口味)。重點動作來了:把米酒沿著鍋邊「嗆」下去! 這個動作能讓米酒香氣瞬間激發又不至於完全揮發掉,融入到湯裡。加了米酒後再滾個5分鐘。
  2. 黃金調味 — 鹽巴: 關火!最重要的一步來了 — 加鹽! 鹽一定要在最後關火前才加入。這時湯的風味基底已經完全確立,加入適量的鹽(我習慣用海鹽或巖鹽),就像魔法一樣,能把所有食材的「鮮甜」和「甘醇」瞬間提升出來!鹽的分量要邊加邊試,少量多次,加到覺得湯頭的鮮味被引匯出來,達到一個平衡點就好,千萬別過鹹蓋過了藥材的甘味和雞肉的鮮甜。記得,九尾雞喝的是那份溫潤甘醇的韻味。
  3. 靜置沉澱(可選但推薦): 調好味後,蓋上鍋蓋,讓它離火靜置約15-30分鐘。這個步驟能讓味道融合得更完美,湯也會更清澈,藥材的香氣會更溫和地釋放出來。

從藥膳到家常:屬於你的九尾雞食譜方程式


經過前面詳細的食材準備和做法拆解,現在該把它們整合成一份清晰、可以跟著操作的食譜了。這份食譜融合了王婆婆的智慧和我自己無數次實驗調整的心得,希望能讓你煮出香氣四溢、湯醇肉嫩的九尾雞

基本款經典九尾雞湯食譜 (4-6人份)

  • 主要食材:
    • 九尾藥材包:1 包 (約150-200公克,視配方密度)
    • 仿土雞或放山雞:半隻或1隻 (約1.2-1.8公斤)
    • 老薑:1大塊 (約50-80公克)(拍扁)
    • 純釀米酒:50-100毫升 (紅標米酒頭或料理米酒)
    • 過濾冷水:足量 (淹過所有食材至少5公分)
    • 鹽:適量 (最後調味用,約1.5-2茶匙起試)
  • 所需時間: 準備約20分鐘 + 燉煮約2-2.5小時
  • 步驟精要回顧:
    1. 藥材洗淨瀝乾: 九尾藥材用冷水快速沖洗,瀝乾備用。厚重藥材可稍拍裂。
    2. 雞肉汆燙洗淨: 雞塊冷水下鍋,加幾片薑和少許米酒,煮滾去血水浮沫約3-5分鐘。撈出用溫水沖淨。
    3. 入鍋加水: 燙好的雞塊、藥材、拍扁老薑放入厚湯鍋,加足量冷水(淹過食材5公分)。
    4. 大火煮滾去沫: 蓋鍋蓋(留縫),大火煮滾,撈淨浮沫。
    5. 小火慢燉: 轉最小火(維持微滾蝦眼水狀態),蓋緊鍋蓋,燉煮至少2小時(期間盡量不開蓋)。
    6. 嗆酒調味: 關火前10分鐘開蓋,沿鍋邊嗆入米酒,續滾5分鐘。關火前加入適量鹽,邊加邊試味。
    7. 靜置享用: 關火蓋蓋,靜置15-30分鐘味道更融合。將雞肉撈出切塊(或直接啃),盛湯上桌!藥材渣通常不食用。

藥材包選購懶人包:

  • 實體通路: 傳統青草店(萬華青草巷、臺中第二市場周邊、臺南保安宮附近老店等)、信譽佳的中藥行、迪化街南北貨行。親聞藥材香氣,避開有黴味或怪味者。
  • 線上通路: 選擇評價高、有實體店背景或專門販售臺灣青草/漢方食材的網店(如PChome商店街、蝦皮商城知名店家、媽媽味等品牌)。留意產品說明與使用者評價。



Q&A:九尾雞疑難雜症一次解

Q1:九尾雞喝起來會很苦很重藥味嗎?我不敢吃中藥怎麼辦?

A:這是最常被問的問題!老實說,第一次聽到「九尾雞」我也怕怕的。但真正喝到後,完全顛覆想像。正統的九尾雞湯頭講求的是「甘醇」、「溫潤」,絕對不是那種苦澀難入口的中藥味。好的配方的九種藥材會互相平衡,加上長時間燉煮釋放的甘甜,還有雞肉的鮮美加持,喝起來是清爽甘甜、帶有舒服草本香氣的。只要選對配方(避免選到太冷門或偏苦的組合),按照步驟好好煮,九尾雞的味道其實非常溫和好接受,連我家挑嘴的小孩都能喝兩碗!如果還是擔心,第一次可以買小份量的藥材包試試水溫。

Q2:藥材包裡的東西一定要全放嗎?可以自己增減嗎?

A:原則上九尾藥材包是店家根據傳統經驗配好的黃金比例,建議第一次煮先按照原配方,才能體會到真正融合的風味。不過煮過幾次後,瞭解自己喜好,當然可以微調!例如:覺得紅藥頭顏色太深?(雖然我覺得很美)可以少放一點;特別喜歡牛大力的香氣?下次可以請店家幫你多放點。或者單純想加強筋骨保養,請店家加入一點刺五加或杜仲也行(但要問清楚用量,以免影響平衡)。重點是每次調整隻改一點點,這樣才知道差異在哪。

Q3:煮好的九尾雞湯可以冰起來嗎?怎麼加熱比較好?

A:當然可以!九尾雞湯非常適合煮一大鍋,分裝冷藏或冷凍。冷藏(放保鮮盒)建議3天內喝完。冷凍可以儲存1-2個月沒問題(記得湯放涼再冰,容器別裝太滿)。加熱時,強烈建議隔水加熱或倒在鍋裡用小火慢慢加熱。千萬不要用大火滾煮,甚至用微波爐長時間高溫加熱,這樣湯頭容易變濁,雞肉也會變得乾柴,破壞了原本的好味道。前一晚拿到冷藏退冰,隔天小火溫熱,風味幾乎不減!有時我覺得隔夜再熱過的湯,味道融合度反而更棒呢!

九尾雞的滋味,對我而言早已超越一碗湯的範疇。它連結著記憶中王婆婆廚房飄散的暖香,飽含著長輩對晚輩健康的樸實關懷(「顧筋骨」、「補氣力」這些叮嚀言猶在耳)。每次花上幾個小時守在爐火邊,聽著湯鍋輕微的撲嘟聲響,那股混合著草本根莖與雞肉鮮甜的獨特香氣逐漸瀰漫整個屋子時,總能帶來一種莫名的安心感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