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到地瓜葉料理,我那從小在雲林鄉下長大的胃就開始咕嚕叫了!還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,遠遠就看到阿嬤蹲在她的寶貝菜園裡,拿著小鐮刀唰唰唰地割著那綠油油的地瓜葉。那股子清新的、帶點泥土味的植物香氣,隨著風飄過來,那就是家的味道啊!阿嬤總說:「這葉子啊,土裡隨便長都行,營養又顧胃,不吃可惜啦!」沒想到這不起眼的菜葉,現在可是紅遍養生界,連高檔餐廳選單上都看得到它的影子呢!
說真的,以前總覺得地瓜葉就是阿公阿嬤在吃的,年輕人誰愛啊?又沒有紅燒肉香!後來自己開始研究健康飲食,才被它的營養成分嚇到掉下巴。你看這張表(我自己做的喔,研究好久),地瓜葉根本是蔬菜界的隱藏冠軍!
營養素 | 地瓜葉含量 (每100g) | 對身體的好處 | 與其他蔬菜比較 (舉例) |
---|---|---|---|
維生素A (視黃醇當量) | 極高 (約5000 IU) | 維持視力健康、增強免疫力、保護面板黏膜 | 比紅蘿蔔高約1.5倍! |
維生素C | 約25mg | 抗氧化、促進膠原蛋白合成、增強抵抗力 | 逼近奇異果 (奇異果約60mg/100g) |
鐵質 | 約1.5mg | 預防貧血、幫助氧氣運輸 | 比菠菜還高一點點 (菠菜約2.7mg/100g) |
膳食纖維 | 約3g | 促進腸道蠕動、增加飽足感、幫助控制血糖 | 媲美高麗菜心 (高麗菜心約3.4g/100g) |
鈣質 | 約85mg | 強健骨骼牙齒、幫助肌肉正常收縮 | 直逼牛奶 (牛奶約125mg/100ml) |
葉酸 | 約75μg | 造血、細胞修復、孕婦非常重要 | 比花椰菜高 (花椰菜約60μg/100g) |
β-胡蘿蔔素 | 豐富 | 強大的抗氧化力、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 | 深綠色蔬菜代表 |
鎂 | 豐富 | 穩定神經、維持肌肉功能、參與能量代謝 | 綠色蔬菜中含量突出 |
(表格說明:以上數值為約略參考值,實際會因品種、栽種方式、部位而有差異,但地瓜葉的營養密度真的非常驚人!)
難怪阿嬤身體這麼硬朗!這種便宜到不行、路邊攤一把十塊錢的菜,竟然是營養寶庫?你說,臺灣地瓜葉料理是不是CP值爆表?每次去傳統市場,看到那些翠綠鮮嫩的地瓜葉,我就忍不住會想:「今天要變什麼魔法呢?」是快炒?還是煮湯?或是來點不一樣的?我發現,只要一點巧思,這種平民食材也能華麗變身。這種家常的美味,才是最讓人想念的滋味啊!講到這,我口水都快流下來了,趕快來分享幾個我實驗過、覺得超讚的地瓜葉料理食譜吧!保證簡單,廚房新手也能變大廚!
經典不敗‧蒜香快炒地瓜葉
這道根本是地瓜葉料理的國民款!我家餐桌上一個禮拜至少出現三次。香氣撲鼻,超級下飯。
蒜香濃鬱,清脆爽口,五分鐘上菜。
- 新鮮地瓜葉 1大把 (約300-400克,去掉粗梗口感比較好) - 記得挑葉子完整、顏色深綠的!
- 大蒜 4-5瓣 (愛吃蒜的請豪邁地加到8瓣!) - 這可是靈魂啊!
- 薑 1小塊 (約拇指大,不愛薑味可省略) - 阿嬤說加薑可以去寒氣。
- 食用油 1.5大匙 (豬油或苦茶油風味更佳!) - 我家都用豬油,那個香啊...
- 鹽 適量 (約1/4~1/2小匙,邊試邊調整) - 千萬別一次下太重手!
- 米酒 1小匙 (提香去澀,可省略) - 阿公的秘方。
- 開水或高湯 1~2大匙 (幫助快熟並保持翠綠) - 關鍵!
- 備料是關鍵:地瓜葉洗淨瀝乾,梗和嫩葉稍微分開 (粗梗比較慢熟)。大蒜用力拍扁切末,薑切細絲。這動作快,菜炒起來才青翠!
- 鍋燒熱,倒入油,油溫升高後 (稍微有點冒煙),大火先下蒜末和薑絲爆香。哇喔!那個蒜香味衝出來,隔壁鄰居都聞得到啦~ 注意別燒焦了,焦蒜會苦。
- 香味飄出來後,先丟入地瓜葉梗,快速翻炒大約30秒。梗比較硬,要先讓它軟一點。
- 接著把綠油油的嫩葉全部倒進鍋裡!快!快!快!動作要快!馬上淋入米酒和1大匙水或高湯。這時鍋子會"滋~~~"一聲,超有快感的!蓋上鍋蓋,悶個約15-20秒。別悶太久,葉子會黃掉!
- 開蓋,快速翻炒,看到葉子都變軟、顏色變深綠了,立刻撒鹽調味。再翻炒均勻,大概10秒就好。試一下鹹淡,不夠再加點鹽。
- 關火!馬上盛盤!時間就是翠綠的關鍵! 熱騰騰、綠盈盈、蒜香四溢的快炒地瓜葉就完成啦!配白飯一流!我家小孩原本不愛吃菜,但這道他們搶著夾!
講句實在話,有時候市場買的地瓜葉比較老,梗真的很難咬。那次不小心買到老葉,炒出來口感像在吃草繩,被家人嫌到不行... 所以挑菜真的很重要啊!(慘痛教訓)
暖心暖胃‧薑絲蛤蜊地瓜葉湯
誰說地瓜葉料理只能熱炒?煮湯才是王道!尤其在涼涼的天氣,喝一口從頭暖到腳,鮮美到讓你忘記煩惱!
湯頭鮮甜,地瓜葉軟嫩,蛤蜊精華全釋放。
- 地瓜葉 1把 (約250克,洗淨摘好)
- 蛤蜊 300克 (買回來先泡鹽水吐沙至少2小時!) - 湯鮮的秘訣就在這裡!
- 老薑 1小塊 (約20克,切細絲) - 薑絲要多一點,喝起來才過癮。
- 水 約600-800毫升 (或根據喜好調整濃度)
- 鹽 少許 (蛤蜊本身已有鹹味,最後再加!)
- 米酒 1大匙 (去腥提鮮)
- 香油 幾滴 (最後淋上,香氣更足,可省略)
- 蛤蜊務必吐沙乾淨!這步驟絕對不能偷懶! 不然一鍋好湯毀在一口沙,想哭都來不及。用冷水加鹽(模擬海水濃度),上面蓋個盤子讓牠們以為在海底,吐得更賣力。
- 鍋中放入冷水、薑絲,開中火煮滾。讓薑的味道先煮出來。
- 水滾後,放入吐好沙、洗淨的蛤蜊,淋上米酒。蓋上鍋蓋。
- 等蛤蜊「啵啵啵」一個接一個開口笑的時候,立刻把鮮嫩的地瓜葉放進去!蛤蜊開口就可以放菜了,不然煮太久肉會縮掉變橡皮筋!
- 用筷子或湯匙輕輕壓一下,讓地瓜葉浸到湯裡。看到葉子變軟、轉成深綠色(大概30秒到1分鐘),就關火!
- 這時嚐一下湯頭的鹹淡,因為蛤蜊已經帶鹹味了,通常只需要加非常少量的鹽,甚至不加!撒點白胡椒粉更讚(看個人喜好)。
- 滴上幾滴香油提香(喜歡原味的可以省略),就可以起鍋了!湯頭融合了蛤蜊的海洋鮮味、老薑的辛辣暖意,還有地瓜葉的樸實甘甜,簡單卻好喝到不行! 每次煮這鍋湯,家裡飯都要多煮一碗!
創意新吃法‧地瓜葉煎餅
你家小孩看到綠色蔬菜就扭頭嗎?試試這招!把地瓜葉偷偷藏進香噴噴的煎餅裡!保證他們搶著吃光光,還問你這是什麼神奇魔法綠餅?
外酥內軟,蔬菜量足,營養滿點,當點心或正餐都適合。
- 地瓜葉 1大把 (約250克,洗淨)
- 中筋麵粉 1米杯 (約120克) - 煎餅的骨架。
- 雞蛋 1顆 - 增加香氣和黏性。
- 水 約100-120毫升 (慢慢加,調整濃稠度) - 稀一點餅薄脆,稠一點餅厚軟。
- 鹽 1/4小匙
- 白胡椒粉 少許 (提味)
- 香油 1/2小匙 (增加香氣)
- 食用油 適量 (煎餅用)
- 變化選項: 紅蘿蔔絲少許、玉米粒、蝦皮或櫻花蝦、起司絲 - 讓口感更豐富!
- 地瓜葉洗淨,先快速用滾水燙個30秒 (加點油和鹽可以讓顏色更綠),撈起沖冷水降溫,擠乾水分。這步驟很重要,擠乾一點餅才不會濕答答! 然後切碎,越碎越好藏進餅裡。
- 找個大碗,放入中筋麵粉、雞蛋、鹽、白胡椒粉、香油。先加入100毫升的水,用筷子或打蛋器攪拌均勻,變成有點濃稠但會流動的麵糊。太稠就慢慢加水,太稀就加點麵粉。目標是像優格般的質地。
- 把切得碎碎的地瓜葉 (還有其他想加的配料,如紅蘿蔔絲、玉米粒) 通通倒進麵糊裡!豪邁地攪拌均勻!
- 平底鍋燒熱,倒入薄薄一層油(用廚房紙巾抹開最好控制份量)。油熱後,轉中小火。
- 舀一大勺麵糊放入鍋中,用勺子背面輕輕攤開,攤成你喜歡的厚度(我喜歡薄一點比較脆)。煎的時候別急著翻面!
- 煎到邊緣凝固、表面出現小氣孔、底部呈現漂亮的金黃色(大約2-3分鐘),再小心翻面。翻面後繼續煎另一面至金黃酥脆。
- 起鍋!切成小塊方便吃。直接吃就超香,沾點蒜蓉醬油膏或者甜辣醬,風味更升級!地瓜葉料理變身點心,小朋友哪能抗拒?這招騙過無數挑食小鬼頭,屢試不爽!
清爽低卡‧芝麻醬涼拌地瓜葉
天氣熱到沒胃口?試試這道涼拌菜!地瓜葉料理也能很清爽開胃,而且幾乎不用開火,超級簡單!
清爽健康零負擔,芝麻醬香氣濃鬱,口感層次豐富。
主料:
- 地瓜葉 1大把 (約300克)
靈魂醬汁:
- 芝麻醬 2大匙 (純的、無糖的最好)
- 醬油 1大匙 (或淡醬油1.5大匙)
- 白醋 (或烏醋) 1小匙 - 加醋是點睛之筆!
- 蒜泥 1小匙 (怕生蒜辣可改用1/2小匙蒜粉)
- 糖 1/2小匙 (平衡鹹酸,可省略或改用少許蜂蜜)
- 溫開水 1~2大匙 (用來稀釋芝麻醬至順滑狀) - 慢慢加!
- 香油 1小匙
- 選配: 白芝麻粒 (裝飾提香)、辣椒油或辣渣 (嗜辣者必加)
- 煮一鍋水,水滾後加一小匙鹽和幾滴油(幫助保色)。把洗淨的地瓜葉(梗和葉)放進去汆燙。先放梗,約燙30秒,再把葉子全部推入,一起再燙約1分鐘,直到葉子變軟變深綠。時間很重要,燙太久會爛掉沒口感!
- 立刻撈起,沖冷水降溫(或泡冰水更好,口感更脆),然後用力擠乾水分! 擠得越乾,拌醬時才不會水水的稀釋味道。擠乾後可以稍微切段或不切。
- 調醬汁: 找個小碗,放入芝麻醬和溫開水(溫水比較好化開芝麻醬)。先用小湯匙慢慢把水和芝麻醬攪拌均勻,一開始會有點結塊,耐心攪就會變成滑順的糊狀。接著加入醬油、白醋(烏醋)、蒜泥、糖、香油。攪拌均勻就是萬用涼拌芝麻醬啦!嚐一下味道,不夠鹹加點醬油,太稠加點水。嗜辣請加辣椒油!
- 把擠乾切好的地瓜葉放入大碗中,淋上調好的芝麻醬汁。用筷子或手(乾淨的手!)徹底拌勻,讓每一葉都沾裹上香濃的醬汁。最後撒上白芝麻粒點綴。
- 冰冰涼涼的上桌!簡單、快速、營養滿分。夏天沒胃口,或是想帶便當,這道涼拌地瓜葉料理絕對是首選。清爽無負擔,芝麻香氣超迷人!
每次做這道,我都會多調一些芝麻醬冰起來。拌麵、燙青菜、甚至當沙拉醬都超百搭!不過要提醒一下,芝麻醬熱量不低,雖然健康,但減肥的朋友醬汁別淋太多啊...(說給自己聽的,每次都忍不住...)
說真的,地瓜葉真的是臺灣人的寶。從阿嬤的灶腳到現在我的小廚房,它一直默默陪伴著。便宜、好種(陽臺盆栽也能種!)、營養價值高到嚇人,變化又多。誰說健康飲食一定很貴很麻煩?一把綠油油的地瓜葉就能搞定!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好好珍惜、多多端上餐桌嗎?
Q&A:解決你對地瓜葉的疑問!
A: 這是常見困擾!建議:
- 挑菜時注意: 儘量選葉片完整、顏色翠綠、嫩莖較多的(嫩莖折起來容易斷,不會有粗纖維)。老梗真的咬不動!
- 處理時分開: 清洗後,把粗硬的老梗用手撕掉(通常靠近根部那一段),只留嫩莖和葉子。老梗別浪費,可以收集起來熬蔬菜高湯還不錯。
- 分階段烹調: 無論快炒或煮湯,記得莖先下鍋炒或煮個30秒至1分鐘,軟化後再放葉子一起煮。這樣口感才會一致。
A: 務農的親戚告訴我,地瓜葉病蟲害相對少,農藥使用通常比其他葉菜低(但還是要看農夫)。安心清洗步驟:
- 浸泡: 買回來先將地瓜葉浸泡在清水中約10-15分鐘(水裡可以加一小撮小蘇打粉或蔬果清潔劑,幫助溶解脂溶性農藥)。
- 流動水沖洗: 然後在流動的清水下沖洗,一片片仔細沖,特別注意葉柄凹槽處容易藏汙納垢或蟲卵。沖久一點沒關係!
- 汆燙: 如果是做涼拌或需要先燙過的料理(如煎餅),汆燙過程本身也能去除部分殘留物(農藥會溶到熱水裡)。汆燙後的菜湯就別再使用了。
A: 超簡單! 這大概是最適合新手的陽臺蔬菜了!步驟如下:
- 取得種苗: 不用特地買種子!去市場買一把新鮮、帶有頂芽和幾節莖的地瓜葉。把頂芽和約15公分長的嫩莖剪下來當扦插苗。
- 準備盆土: 找個深度至少15公分的盆器(保麗龍箱也行),底部鑽排水孔。裝入培養土或混和有機肥的土壤。
- 扦插: 將剪下的莖條,斜插入土中約5-7公分深,確保有1-2個節點埋在土裡(節點會長根)。每株間隔約15-20公分。插好後澆透水。
- 照顧: 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(至少半日照)。土表乾了再澆水(避免積水爛根)。長出新葉後,可以偶爾施點稀釋的液態有機肥(如洗米水)。
- 收成: 植株長到約20-30公分高時,就可以開始採收!不要整株拔掉! 用剪刀或手,摘取頂端約10-15公分的嫩莖葉(保留下方2-3片葉子)。這樣它會不斷從旁邊發出新側芽,持續採收好幾個月!隨吃隨採,新鮮又安心。試過一次你就會愛上!